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范天成

发布时间:2016-04-28     访问次数:305

当兵是大学最值得晒的壮举

    ——厦门大学大学生范天成事迹材料


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范天成事迹

  范天成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学系2012级本科生。

“我走到哪里,哪里就是界碑。”

“如果我的生命只有七十年,那么除了我戍守边防的这两年,还有我的战友替我守防的六十八年。”退伍后的他深有感触地说。

 两年军旅生活,他被部队表彰为“优秀士兵”,荣获嘉奖,在中印边境反蚕食斗争中,他担任中方翻译职务与印军高级长官当面交涉两个多月,始终头脑清醒、立场坚定,上级特批他火线入党。他的身影也常出现在《解放军报》和中印会晤的视频影像中。

“居安思危坚定信念 报效祖国投笔从戎”

他至今难忘2008年发生在西藏拉萨的那次打砸抢烧事件,他从催泪弹的烟雾中冲出暴徒的重围的情景。他至今难忘2009年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那次暴恐事件,他目睹无辜百姓惨死街头却无能为力的痛心。

他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,父母都是西藏阿里地区援藏干部,他中学后便随父母到西藏生活。多年的边疆生活让他深切感受到了边疆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,但同时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也让他感到忧患,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报效祖国、保卫家乡的信念。大学以后,他不顾反对声投笔从戎应征入伍,他放弃了通过厦门大学以大学生身份入伍的机会,毅然回到西藏阿里,以国家普通公民的身份报名参军,决心戍守边防。

“高寒缺氧,饥寒交迫,以天为盖地为庐”

西藏阿里被称为“世界屋脊的屋脊”,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,高寒缺氧,条件艰苦,实为生命禁区。阿里地区领土争议矛盾突出,边疆斗争形势紧张,在中印边境反蚕食斗争发生后,他临危受命,被上级派往前线担任中方翻译工作。

“天当房,地当床”就是他当时的真实生活写照。持续两个多月的对峙,他白天与印军交涉周旋,夜晚就睡在冰冷的戈壁滩上,寒冷的夜让他无法入睡,石头硌在背上,冰冷刺骨,难以翻身。他和战友并排紧挨着躺,班长用张巨大的塑料布把他们蒙起来以挡风,只有鼻眼露在外面,由于温度太低,身上都会凝结一层厚厚的霜。那时送饭也很艰难,全凭战士翻山越岭骑马运送,大家都舍不得吃。风餐露宿,时刻警惕,多日无法入眠,数月没有洗澡,没有刮胡须、剪头发,也不能同外界有任何联系,当时的他,天天面对死气沉沉的雪山戈壁,就像木讷的机器人一样。

“自强不息,止于至善,赤诚勇毅筑忠魂”

两年军旅生活,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母校校训。他与藏族战士一起参加高海拔军事训练,从不搞特殊,从不畏困难。作为哨所唯一的翻译,为了尽快参加边境骑兵巡逻任务,没有骑过马的他,主动请缨随队巡逻,几次险些摔马坠崖,常与死神擦肩而过。担任炊事工作期间,他每天摸黑早起准备早饭;担任文书工作期间,他能熟练地操作卫星电报。作为副班长,带领全班藏族战友读书学习,帮助他们学习汉语,也能够丢掉大学生的光环,拾起农具参与农副业生产。

他也发挥自身特长,他的多期板报在部队板报比赛中连连获奖,他的多篇文章也被“全军政治工作网”收录为“中央级媒体用稿”并发表于多类军事杂志中。圆满完成翻译任务后,他被任以部队医疗工作,开始勤于学习医护知识,了解常用药品,同时提供部队官兵氧气保障。巧合的是,他的岗位正是著名作家毕淑敏老师当年战斗过的地方,在毕淑敏老师文学作品的影响下,他也将自己的从军经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,整理成章,保留下十万余字的手稿。

“我觉得参军是人生中很珍贵的经历,它让我看到了真实的自己。这是一个公民对祖国的庄严承诺,是知识所沉淀出的信念,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
版权所有copyright@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(厦门大学)

地址: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颂恩楼5楼
电话:0592-2188231